捏、掐、挑,一片新芽,便落入手掌。

      茶农眼疾手快,动作流畅,不一会儿,便装了满满一筐新茶,翠绿翠绿,散发着春天的香气……

       3月21日,当太阳直射赤道,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如期而至,“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早春已过,仲春悄悄来临。         这个时节,在惠东、博罗、龙门等地茶园,一垄垄的茶树有半人高,整整齐齐地一阶阶向上伸展,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少茶农已经开始采摘头春茶,炒制茶青溢出的茶香弥漫在村头。茶农们收获的是头春茶,也是春分茶。       今天,让我们从春天的茶园出发,一起去知“春分”、品“春分”、酿“春分”、戏“春分”、玩“春分”。

 

知春分

       客家谚语云:春分秋分,日夜平分。同学们可知道,春分这一天,我们共享了等长的昼夜,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这时节天气虽然转暖,但昼夜温差较大,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吹一阵春风,让百花盛开;降一场春雨,让万物复苏;谱一曲春歌,让希望发芽。从惊蛰到春分,今晚春雨潜入夜,明早又见艳阳天,在北纬23度的惠州是寻常事。

▲在龙门绿油油的茶山茶园,游客与茶农踏青采茶。 

品春分

       这个时节,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贮藏,惠州一片片茶园已经冒出了茶芽,长出了最嫩的新叶。       春分对于广东十大茶乡“柏塘”意义重大,因为大家都知道春分茶是一年之中最好喝的。茶谚云:“惊蛰过,茶脱壳;春分茶冒尖,清明茶开园”“茶以春为贵”。

 

▲迎来春分,对于博罗柏塘的茶农而言,这意味着一年中收获的日子开始来临。

 

       春茶采摘讲究时令,都说“明前茶,贵如金”,春茶采摘关乎茶农收益。随着气温回升,茶树开始吐露新芽,山间一片茶香。此时的茶树已经蓄势待发,头春茶的营养、滋味都是最好的时候。

▲龙门地派茶园里,茶农采摘茶叶。 

酿春分

       叹完那杯春茶,我们继续去寻找春天,春天不仅可以品,还能酿!

      是的,客家人无物不能酿。这个时节,勤劳的客家人就细心酿制出了春天的味道——惠州酿春。      惠州的酿春,是春天里的一道佳肴。所谓酿春,就是把肉馅细心地塞进鸡蛋或者鸭蛋黄里,再用春天清香微苦的枸杞梗煮汤,把酿好的“春”放进去,慢慢烹煮,养熟成一道菜肴。在惠州话中,“蛋”读“春”,酿春就是酿蛋。这道菜需要酿者有高超的技术,因而流传不广,局限于惠州。       酿春的制作是颇为漂亮的。用大碗装着敲好的鸭蛋或鸡蛋,用青竹片或竹筷子,把刚剁好的香菇木耳肉馅顺着筷子尖往里填,能把蛋黄戳得涨一轮。其中隐隐约约看得见红色的肉馅,然而蛋黄还是依旧完整。       尽管惠州人并不仅是在春天吃酿春,在遇到家人生日等重要场合时也会制作这道菜肴。每当惠州孩童生日时,长辈尤喜用鸡蛋佐菜为贺,寓意孩童如春天般生机勃勃、快高长大。“酿春”也就包含了一种润物无声的美好。

▲惠州特色小吃——酿春。 

 惠州酿春

 

戏春分

       品了春、酿了春,现在我们再来“戏”下春吧。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五,是东升岛上渔民的“大王爷节”。该节日是潮汕地区人民的一个传统而重要的节日。20世纪初,东升、前进以及金门塘村等潮汕人移民到大亚湾后,这一传统节日也被带到大亚湾,延续至今。       根据当地传统习俗,大王爷是东升渔民的保护神。渔民每次出海打鱼都要祈求大王爷保平安,渔船上都供奉有大王爷。农历二月初五被认为是大王爷诞辰日。渔民为纪念大王爷,每年都会在农历二月初五为大王爷“做寿”,即大王爷节。渔民们说,大王爷节前后7天,渔民都不出海打鱼,一起欢庆节日。      “大王爷节”已于2013年被公布为大亚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8年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盛装打扮的渔家姑娘挑着祭品去祭拜。 

玩春分

        春分还能“玩”,竖蛋、放风筝,约起来吧。      “春分到,蛋儿俏。”竖蛋,也称立蛋。据史料记载,春分竖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我国很多地方在春分举行竖蛋比赛。这个春分,我们一起试试竖蛋吧!       春分一到,草长莺飞,春分还是放风筝的好时间。走出家门,沐浴春光,奔跑着放飞风筝,与生机勃勃的春天时节相得益彰。安排一场踏青,放一放风筝吧!

 ▲孩子们在东道羽茶里王国放风筝。

 

       对很多人来说,春分到清明这段时间,正是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辽阔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起身,桃红李白迎春黄……人们四处收集春天的生机。

       从春分开始,我们一路向夏至走去,白昼越来越长。愿我们迎着长长的日光,拥抱柔柔的温暖,一路走下去。

 

图片: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黄宇翔 匡湘鄂 

惠州日报资料图片

文字编辑:徐园连

合作:《小惠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