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那么清明时节,惠州的传统习俗是什么呢?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生气始盛,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洁齐而清明。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传统习俗
1、祭祀扫墓
清明节最重要的仪式是扫墓。作为祭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2、踏青
“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是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能强身健体,开拓视野,探索新的东西。
惠州清明习俗
惠州人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第一件事清扫周围的草木;第二件事,把携带酒、鸡、水果、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第三件事,再将纸钱焚化;最后一件事,把堆积的草木进行焚烧,并收拾好现场的垃圾,以防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事件。传统的惠州人家还会在自己门前挂上一束菖蒲、柳枝或桃枝,许辟邪除恶之愿。
民间传统美食
民以食为天,传统节日一般与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清明粄就是符合时令的一种民间传统小吃。
“粄”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通称,如萝卜粄、仙人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种,是一种美味的特色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艾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湿,消肿散结,平喘、镇咳、祛痰、护肝利胆的作用。
艾粄做法如下:
第一步:和面
1、艾草洗干净,放锅内加水煲烂,煲时加碱水,加适量油;煲烂的艾草捞起,沥干水,放砧板上剁烂,或放搅拌机内搅烂;然后在艾草内加糯米粉和粘米粉和成面团。
第二步:糖馅
1、花生仁炒熟,去衣,碾碎;白芝麻炒香;椰蓉烘香;混合加白糖搅匀。
第三步:成型
1、将面团分成小剂,分别包入肉馅和糖馅(形状自定);蒸碟内铺上纱布,把艾粄放上去;锅内放水烧开,放入艾粄,蒸15分钟左右就能吃到艾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