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讲好非遗故事。本期,为大家推出“人文龙门 多彩非遗”系列推文(七),一起了解龙门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林村盒箩(制作技艺)。
林村盒箩
龙门县龙城街道林村盒箩手工技艺相传已有500多年历史,这一独具特色、手工精湛、工艺复杂的传统工艺传承至今。
传统的盒箩用来装生活用品,逢年过节或结婚、满月等喜庆日子,盒箩常被用来装礼品。盒箩是送礼物的传统竹制礼盒,可装酒、肉、花生、布匹等。
在婚嫁时,男方用盒箩来装聘礼,女方用来装嫁妆。特别是女儿出嫁时,当母亲的会送给女儿一担(一对)盒箩,寓意让女儿的子子孙孙都有东西挑,不会饿着。
过去女子出嫁时,都要用盒箩送嫁,其中“7件套”就是当时女方或男方准备的部分嫁妆,取意女子找到了好的夫君和归宿,寓意深刻,这个风俗也从此流传了下来。
“7件套”从大到小包括2个织着“囍”字的大盒箩,1个盒箩仔,1个9寸的花盒,2个盒(和花盒差不多大小,专门用来放糍的盒箩),还有一个果盒。
林村盒箩用料、工序都极其复杂讲究。龙门县盛产竹子,其中以单竹富有弹性,破出来的篾丝柔韧耐力,因此成为制作盒箩的主要原材料。
除去前期的砍竹、破竹等简易工序,盒箩原料的准备还要经过刮青、破篾、削篾、做铜线等过程,而篾出来的竹丝必须要粗细均匀,才能保证盒箩的精致,十分考验竹匠的功力。
林村盒箩,做工细致考究,既美观精致又实用,更是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林村盒箩曾远销至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2018年5月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