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由惠城区文化馆总馆举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惠城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琴音传薪火 童心向党”钢琴专场音乐会引发广泛关注。这是一场以钢琴演奏演绎党史的专题音乐会,音乐会以欢快热情四手联弹《运动员进行曲》拉开序幕,《绣金匾》、《快乐的女战士》、《庆翻身》、《红星闪闪放光彩》、《南泥湾》、《国际歌》...
传承非遗文化,讲好非遗故事。本期,为大家推出“人文龙门 多彩非遗”系列推文(三),一起了解龙门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虎头花灯(传统灯彩)。 虎头花灯(传统灯彩)虎头花灯,流传于龙门县永汉镇鹤湖虎头村,它鳳于鹤湖虎头村的独门绝活,盛于清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从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二,村民...
走进“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举办地普安县联盟村,一幅幅浓墨重彩、画面饱满、讴歌生活的画卷映入眼帘。没错,这是龙门农民画!龙门农民画从1972年开始创作,以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以节庆喜事、特色民俗、田间劳动为主要题材,深刻反映出当地的文化风采和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龙门农民画多次走进人...
“得闲就来涯家料,得闲就来食杯茶……” 悠扬的曲调,简单直白的歌词,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客家人的热情淳朴,也唱出了人人共享乡村振兴成果的喜悦之情。日前,由惠州市惠阳区文化馆创作的客语歌曲《得闲就来涯家料》,在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广东省公共文化促进会等主办的广东省第五届客家新民歌创作大赛,从近百件参赛作品...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缅怀党的光荣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发广大人民爱国热情,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红色传统代代传承。...
传统舞蹈“舞竹龙” “舞龙”流传于龙门县城周围农村的民间舞蹈,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民间又叫 “耍龙灯”,其形式品种多样,由音乐伴奏进行表演,凡喜庆日子,皆以舞龙助兴。舞龙是龙门县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祈求平安、丰收、驱邪、消灾降福。为进一步推动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营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良好氛围,培育社会主义建设新一代主力军从小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11月20日,由县文化馆主办的2021年惠东县文化馆少儿讲座活动在三楼舞蹈室、渔歌教唱室顺利举行。
客家凉帽元素与遮阳伞结合、舞麒麟造型U盘、以惠阳皆歌为设计主题的镜子……日前,惠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出炉,这些新生与古老相碰撞的文创产品,充满了无限创意和趣味。惠阳山水秀美、风情独特,客家文化底蕴深厚。热情洋溢的惠阳皆歌、竹编篾织的客家凉帽、爽脆弹牙的黄金酥丸、鲜软香的客家酿豆腐、百余年历史...